
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是指土壤在自然结构状态之下单位体积中所含干土的含量,也就是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干土壤的质量。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固体数量及土壤孔隙数量共同决定的,土壤容重在维持土壤透气性、下渗能力,还有保持水土能力、溶质迁移特征以及土壤抗侵蚀能力中均有重大的意义与影响,土壤容重的测定在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灌水定额、土壤孔隙率、土壤空气含量、土层中养分、工程土方量及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等检验测定领域均有应用,是土壤检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基础数据,除此之外,土壤容重的测定在研究土壤容重指标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容重的古气候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壤容重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及土壤状态等测评指标,一般来讲土壤容重小,则表明土壤质地较为疏松,并且土壤孔隙多,保水保肥能力强,反之土壤容重大,就表明土体紧实,结构性差,且孔隙较少,透水性、通气性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均会较差。目前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定容法、不定容法和器测法这三种方法,定容法主要包括了环刀法、浸液法、泥浆法、排水称重法和体积置换法等方法,其中环刀法已成为现在农田试验中用来测定土壤容重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首选方法,不定容法则包括挖坑法、蜡封法及自封袋法等,而器测法中用到的仪器有核子湿度密度仪和土壤无核密度仪。
随着检测方法研究的深入及检测仪器的研发,土壤容重测定已经向精准检测、快速测定的方向发展,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内的检测实验室也促进了土壤容重测定的发展及应用。
|